根据甘肃省“金色教苑”2017年乡村教师研修项目总体培训目标要求,在省培训中心和天水市教育局的指导和精心安排下,按照“如影随形”的研修方式,于2017年11月12日——16日、11月19日——23日,天水市逸夫实验中学基地对来自甘南州250名骨干教师,分两期(第一期共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四学科100人,第二期共有语文、英语、政治、历史、地理五学科150人)进行了培训。组织学员全方位、多角度了解学校的办学特色、教学改革、校园文化、队伍建设等情况,开展听课、评课、说课、同课异构、教学设计、互动交流、经验分享、参与式研讨、参观考察等特色活动,聆听知名专家讲座,建立导师与参训学员之间的网络信息交流平台等,圆满完成为期10天的培训。现将特色亮点总结如下:
一、深入学习领会项目精神,精选骨干,组建“四个团队”
首先,学校领导班子调集学校骨干成员,深入学习教育厅下发“三计划”相关的文件和甘南州双语教师培训开班通知(第三期)(州教知字【0217】383号),领会精神实质,组建基地项目实施的领导团队,确立项目实施为一把手工程,由天水市教育局副局长、逸夫实验中学校长沈建玲直接负责遴选学校省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组成导师团队,学校职能部门主任及骨干成员组成管理团队和后勤保障团队。

其次,由领导团队和导师团队研究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并先期对导师团队、管理团队和后勤保障团队成员进行训,项目负责人沈建玲教师专业发展的重新定位,运用多元评价全方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优秀教师的培养,课堂教学艺术等几个方面阐释了导师所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基地首席导师杨尚义进行了“省、市、校三级实施方案”的解读,让每一位团队成员明确任务、职责,每一位导师理清“如影随形”研修方式的方法步骤,目标任务,制定具有个性化特色的与“影子教师”结“对子”的研修计划。

二、精心研究培训课程,合理安排课时
学校根据甘肃省“百千万”乡村教师素质提升计划—— “金色教苑”乡村教师研修基地培训项目实施方案项目特色的要求,结合学校开展理想课堂的探索与实践和德育特色及其社团活动两条主线,研究制定了培训课程,合理安排课时。
甘肃省“金色教苑”教师培训项目天水市逸夫实验中学基地《课时计划》:通识课程、专业引领课程占22.5%,专业实践课程占77.5%。
课程分类 |
模块 |
主讲人 |
内容 |
课时安排 |
通识课程 |
依法治校 |
周旭忠 |
聚焦课程改革的现代化学校管理 |
4课时 |
师德建设 |
计卫珍 |
学校精神与教师师德修炼 |
4课时 |
专业引领 |
专业成长设计 |
杨尚义 |
骨干 优秀 卓越 |
4课时 |
三、特色引领,深度参与,接地气,重体验
学校为了突出学员对教育活动的参与和合作,让每天至少备一节课、至少听一节课、培训期内至少上一节常态课、一节汇报课,培训期结束时至少写一篇教学反思和一篇教学案例分析,“四个一”落地生根,生长教育智慧,特制作了《天水市逸夫实验中学2017“金色教苑”学员培训手册》,内容包括:培训学员基本情况登记表、活动安排表、导师安排表及课程表、作息时间表、管理办法、考核办法、学习日志、听课记录、课时计划、研修总结、培训效果调查问卷共11项。

为了让学员了解学校的基本情况,深度参与到学校特色建设的过程中,在学员进入角色的第一天副校长周旭忠为参加研修的全体学员作了题为《聚焦课程改革的现代化学校管理》专题报告,报告结合学校实际又针对现代教育领域内存在的普遍性问题阐述了自己观点,其“学习型校园的建设与教师师德修炼”、“建立心灵自由,学习自主的课程体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等思想便映入了学员的脑海。让学员了解学校的特色建设以及学校在课堂教学方面的探索与研究,深度参与到学校特色探索与实践中。正如一位学员在感言中所说:“羲皇故里,人杰地灵。在逸夫实验中学培训的第一天里,最大的感受就是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带领着二千多名朝气蓬勃的孩子,在这里,没有自由散漫,有的只是紧张和奋进,敬业和拼搏,看到的是更多的礼仪和笑脸,得到的是无私的帮助和热情!孜孜不倦的教诲和过硬的教学功底,覆盖着每个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他们一个个也正在向成功迈进!

这是一支幸福的教育工作团队,已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四、同课异构,教学相长;教育沙龙,交流互鉴
为了使培训的目的落到实处,让参加培训的教师得到全面的提升,结合学校特色,培训共设了四个板块。第一模块:常规教学。让参加培训的教师进入课堂,体验常规教学,并与导师老师进行交流。第二模块:观摩课、汇报课。参加我校教师呈现的观摩课堂教学活动,课后进行评课研讨活动;参训教师上一节汇报课,作为交流研讨的又一内容。第三模块:校本培训。参加本校相应时段所开展的如青年教师说课比赛等活动,供参加培训教师观摩学习。第四模块:校本课程。组织参训的教师深入本校学生社团、综合实践活动课,了解我校校本课程开展情况。组织参加培训的教师和我校教师开展主题互动交流活动,组织参训的教师进行座谈交流,共同分享本次培训的收获,为我校组织的本次培训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

其中,导师与“影子教师”结对所开展的“同课异构”活动是学员参与面最广,讨论更深入,交流互动更多,反响更为强烈地活动之一。通过开展导师与“影子教师”的“同课异构”,建立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教学研讨平台。在这个平台中,老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多维的角度,迥异的风格,不同策略在交流中碰撞、升华,这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探讨,同伴互助,教学相长,提升了导师与“影子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教学艺术风格的交流互鉴。一位学员留下了这样的培训感言:“作为一个乡村教师能够参加这样的培训,这是我做梦都没想到的事。短短几天的学习参观,我的思想又一次得到了洗礼,教育理念又一次得到了转变。收获是丰厚的,情谊是真挚的。一个个全新的体验伴随一次次触及心灵的感动将在我的心中凝成永恒。感谢实验中学的导师们,让我明白了:作为教师,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从多种角度看待问题。我们要在业务上充实自己,让自己变得有素养,常怀感恩心。”

我们以“教育沙龙”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学员畅所欲言,热情洋溢,激情荡漾,畅谈感受。学员们在发言中谈到,此次培训不仅可以听自己导师的课,而且可以听其他导师的课,还可以随意推门听课,与导师交流互动,也可以与基地学校的其他老师交流,整个过程中深切感受到了基地学校老师们的教育情怀。正如一位学员发言:“天水市逸夫实验中学虽然占地面积不大,但是很有办学特色,管理井然有序,学校的教风、学风、校风均很好,教师们的敬业精神特强,学生素质高,每个教师的基本攻都很扎实,教师们上课都不作秀,我们听到的是原汁原味的课,学校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展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是我们理想的培训基地。我们普遍认为自己在参加培训以后,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上有了很大的改变,本次培训是一次务实接地气的培训。”

五、全程参与,活动驱动,涤荡心灵
此次培训,我们专题研究配备总班主任和学科班主任,目的是及时了解学员的培训需求,和文化生活等方面的要求,从而及时调整方案,最大限度学员的合理要求。通过班主任与学员的沟通交流,了解到这一批学员,是甘南州骨干教师,有相当一部分是校长、学校的管理人员,他们不仅仅希望获得课堂教学的能力和班主任管理经验,还需要更深入的了解我们学校管理、制度建设、文化建设、校本课程的建设、特色建设等方方面面地内容。


基地领导团队专题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所有活动全部开放,所有职能部门的主任随时接待培训学员的咨询,全校任何班级的每一节课,学员可以“推门听课”,各项活动要考虑接收学员参与。如直接参与学校学生社团活动,共同指导陶艺制作、心理健康咨询等。通过活动驱动,涤荡学员心灵,感悟学校的特色建设等。学员们参加了2017---2018学年度校青年教师说课比赛,与学校老师共同见证了17名青年教师说课,诠释自己教师生命的意义,跟随着青春、阳光的青年教师歌唱教师生命亮点的音符,穿越教育思想的时空隧道,回到青春、课堂,再一次体验那些印象深刻的激情澎湃时、机智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