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新闻系统>>教学管理>>教改论坛>>正文

教改论坛2014年第二十三期(总第162期)
时 间:14-11-28 14:33:30  来 源:

面向教育现代化的校本探索

                                ——在天水市首届校长论坛上的发言

天水市逸夫实验中学党支部书记 校长  陈建民

(接上期)

成立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主动寻求有效家庭教育的支撑  成立家长学校,定期举办研讨班,由学校委派多年来研究和探索学生教育问题的资深教师担任主讲。采取讲座、讨论、交流等灵活多样的方式,针对家庭教育问题展开培训。培训分法律法规、心理健康、行为习惯培养、家校交流沟通、青春期的学习与情绪等几大模块。

学校在加强家长培训和交流沟通的基础上,还成立了班级、年级、学校三级家长委员会,就学校工作特别是德育工作研讨交流,向学校献计献策。以家长委员会为“龙头”,特设“校长接待日”和校长热线,开通校园网站,进行教育教学开放周和评教评学活动,敞开大门,接受家长的检阅和监督。

热心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每学年要组织学生进行清明节祭扫烈士陵园活动,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真正懂得了今天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开展远足拉练活动,深入到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卦台山、渗金山森林公园、秦州区森林体验教育中心等,让学生贴近了大自然,锻炼意志,培养品格,拓展了教育空间。

创新德育假期作业  德育无假期,在假期中要求学生了解天水名胜古迹,调查了解社区老年人生活、帮助家长管理家庭事务、调查全市物价升降情况、读优秀名著,既丰富了学生的假期生活,又锻炼了他们的综合能力。

四、开展“经权课堂思想”的探索研究

正如我在前面所说,无论是“电子书包“慕课” 还是“翻转课堂”,学校教育实施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进入现代化教育的现代化学校建设,起决定性作用的仍然是一所学校的课堂文化建设。我们坚持不懈的进行探索实践。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学校突出特色,鼓励教师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走多样化教学、多样化发展的路子,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实践中,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应如何确定、如何夯实“双基”、小组合作学习如何组织、信息技术现代化教学手段如何辅助教学等问题受到广泛关注,课堂教学中,哪些元素不变、哪些可以千变万化、变者如何变?在备课组、教研组活动中成为讨论、研究的焦点。

时至今日,新课改实施了10余年,学校一部分优秀教师教学艺术风格凸现出来,高效课堂取到了阶段性成果,学校为了总结提炼十多年来课堂教学的经验,广泛发动教师对学校课堂教学进行定位,通过反复论证,借鉴其他兄弟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本校的课堂教学方式应由扎实认真向实、巧、活、新、特的方向转变,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并把此确立为今后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方向,我们提出了构建“经权课堂”的教学理念。这样开启了行动研究课题——“经权课堂”的探索与实践。

课堂有变有不变,课堂既要有经还要有权,是谓“经权课堂”。

   “经”是什么呢?“经”就是经典,就是经常,就是原则,就是规律,就是儒家所说的经典和不变。“权”是什么呢?就是权宜、权且、权衡、变通和变化,怎么变?“可”!也就是“适”,火候、调料、手法都可以变,变到什么程度?“适”!可行之“适”。老织布机上的纵线也叫“经”,它是提前固定在机子上不变的,跟着梭子横着来回织的横线是“纬”,我们把它且看作“权”。在整个织布过程中,变化的是它。布织得快不快,好不好,就要看穿梭子的速度和对横线——纬的处理手法了。课堂上,教育规律、教学原则、知识体系、学生认知水平等就是经,创设课堂情景、设计教学流程等便是权。一堂课什么不变?学生不变,教好课的目标不变,精品优质课堂的追求不变,让全体学生在有限时间获得最多知识得到最大提升的宗旨不变。什么可以千变万化呢?授课风格能变:既可以博采众长为我所用,还可以“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授课形式能变:既可以神采飞扬导引活水,还可以抛砖引玉当堂训练;授课角度能变:既可以以学生为主体安排活动,也可以以重难点为主线筹划详略。还有,由于课程内容的不同,授课的方式方法可以左右逢源,不拘泥于一种,学生的学习和接受能力可以改变,老师的理念和思维更可以改变……

在变与不变中,我们懂得了“万变不离其宗”;在变与不变中,学生们品尝到课堂的精彩丰富和“营养价值”; 在变与不变中,课堂的“因材施教”、“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理念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于是,面对全国课堂教学模式的“百花齐放”,我们不再是“乱花渐欲迷人眼”,困惑于新课改下教学模式的“你方唱罢我出台”,如履薄冰,无所适从,而是“等闲识得东风面”,是“任尔东西南北风”,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再是迷惘徘徊,或者盲目跟从,一味迎合某一种程式,而是如鲁迅所言的“拿来主义”一样,万千模式为我所融,为我所用,甚至是“无招胜有招”。

“经权课堂”是一把钥匙,能开启教育者思维的“闸门”;“经权课堂”也是一个哲学命题,其中蕴涵着最简单朴素却又最博大精深的智慧。做人,“有经有权”是智者;教学,“有经有权”是艺术,是教育的至高境界。在“经权课堂”思想的引领下,我们透悟了启发式教学、学习的愿望、点燃激情是“经”;孔子的“有教无类”、“当仁不让于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是“经”;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者要善于掌握分寸”、“ 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也是“经”。“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些延续几千年的“经”经久不息,在历代教育先师的教学理念中生生不已,流传至今。我们也理解了“可”,理解了“适”。适合什么呢?适合学生的口味,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适合学生的再思考能力,这些都是“权”,讲授的艺术、提问的艺术、教具的使用、多媒体手段的应用更是“权”。

“经权课堂”作为一种哲学思想方法和一种驾驭课堂的方法理念,对教师教学理念和授课思想的影响是深刻的。在这种思维方式下,我们从来不固步自封,不拘泥旧有的经验和固化的模式,而是在坚守原则的基础上,就他人之长,借他山之石,成自家风采,并不断推陈出新,不断提高课堂效率。

今天,面对时代的胁迫,面对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我们也必然面向教育的现代化。如何整装行李,行走在积极建设现代化学校的大道上,向现代化学校迈进,围绕今天的主题发言,我做了一些思考和整理:觉得面向教育现代化的校本探索是学校在新时期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以上发言就是我们对这一认识的具体阐述,恳请各位仁人志士提出批评和意见。谢谢!

 新闻排行
 图片新闻
版权所有:天水市逸夫实验中学